“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掷重金用于职业技能提升,引起广泛关注。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送审稿)。据悉,该方案即将出台。
如何推进职业技能提升?重点针对哪些群体开展技能提升?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近日,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关切。
如何开展职业技能提升?
——今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3年内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人社部副部长汤涛看来,主要是针对就业难、招工难并存,以及现有培训的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
就业难、招工难,即是“有人无事做和有事无人做”并存。那么如何提高人员和岗位的匹配度?汤涛认为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培训。
“行动方案的制定实施立足于解决长期以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比如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强、培训周期短、中高级的提升培训少等问题。”汤涛介绍。
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他认为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方面要确保培训规模,明确今年补贴性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3年内补贴性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
“另一方面,要促进劳动者、培训主体、政府三方积极主动参与。”汤涛说,要重点培训职工,兼顾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要用政策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支持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民办培训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设立专账,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同时,强化资金监管和使用情况公开,加强培训质量监管,确保行动顺利实施。
而在资金供给上,将加大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和就业补助资金等可以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统筹力度,简化补贴申领条件和程序,“要放开,也要监管,保证资金安全”。
重点培训哪些群体?
——主要针对困难企业职工、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等
就“培训谁”的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介绍,行动方案中确定培训重点人群是企业职工,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以及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两后生”、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等群体。
开展这些群体的培训时,张立新坦言还存在难点:有的劳动者知识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不高、就业流动性大,有的培训意愿不强;一些培训项目的设置、培训内容的安排没有紧跟就业需要,与就业需求相脱节;培训补贴政策不完善,对劳动者和培训机构的吸引力不强。
“针对这些难点,人社部门将把这些重点群体都纳入培训补贴的范围,完善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培训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并重点研究‘如何开展培训’,用高质量的培训吸引劳动者参加培训。”张立新表示。
据介绍,人社部门将指导各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各地要根据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需要,及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情况,制定职业培训补贴目录;以提升技能为核心,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加快工学一体化教学、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培训模式。
怎么吸引各方参与培训?
——激发培训主体的积极性、优化培训补贴政策、加强资金支持
培训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那么,如何调动劳动者、培训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职业技能提升的重点是要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发动劳动者和各类培训主体大规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张立新认为,要从激发各类培训主体的积极性、优化培训补贴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和保障等方面发力。
就院校而言,要用政策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在核定职业院校的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向承担职业培训任务的单位倾斜,鼓励院校开展培训。从企业方面看,将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大力兴办职业技能培训,并给予政策支持。
“民办培训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要和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张立新表示。目前,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这些群体都可享免费职业培训。职工培训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政策上的普惠性和全覆盖。
“方案还给基层预留了非常大的空间。”张立新说,支持地方政府不断地调整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省级以上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可以调整补贴人员范围和条件,对地市级以上的部门可以确定职业培训的补贴标准,对县级以上政府可以对培训资金和项目优化整合,“这些政策赋予地方很大空间和权限”。
同时,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特别是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全力支持企业职工包括其他重点就业群体的培训工作。地方政府可按规定多方筹集资金统筹使用,把资金用好用足。
汤涛表示,“要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