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
校办:65853308(北校区)56565637(南校区)招生热线:65853325 技术支持: 65853326 (信息中心) pv总量1760640 访客总量1000463
豫ICP备15003473号
2025年1月2日,在承载着收获与希望的岁末年初,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青年媒体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会顺利举行,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奋斗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校团委副书记李丹,青媒指导教师李倓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工作总结环节,李倓老师向大家全面汇报了2024年青年媒体中心的工作情况。过去一年,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耕校园媒体沃土,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校园的精彩瞬间,让青年的声音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会议还为2024年度表现突出的成员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获奖学生代表贾凯乐、杨楷赫、刘意菲作交流发言。
李丹充分肯定了青年传媒中心在2024年取得的成绩,她指出,郑安青年媒体中心在校团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深入校园各个角落,挖掘新闻素材,创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内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针对青年媒体中心下一步工作,李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创新青年媒体中心工作;二是提高文章内容质量,加强稿件审核把关,注重团队与个人的文字、摄影、视频制作水平提升;三是加强团队协作,推进团队建设,提高成员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锚定目标,破浪前行,努力开创郑安青年媒体中心工作新篇章。
此次总结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青年媒体中心在2025年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分享我在青媒的收获与成长。
还记得在2024年的五一劳动节的假期,当时的我正在美美的享受五天假期带给我的快乐,小安老师的一个电话,把我从美梦中敲醒,邀请我来青媒当一个小小的老师,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踏入了青媒这个大家庭,说实话,起初我对校园组织并无太多热情,甚至觉得参与其中可能会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在这几个月的时光里,我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感悟和收获。
在这里,我结识了众多来自不同系部的优秀伙伴,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人脉圈子。我本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人,而如今,我却能够自信地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感悟。我想,这或许正是校园组织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所在吧。
在青媒,我更深刻理解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每一次活动的报道,从前期策划、现场采编,到后期制作编辑、发布,都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支持。记得有一次重要的研学活动报道,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现场捕捉精彩画面,负责人熬夜编辑、小杜老师熬夜剪辑,李倓老师和李丹书记更是严谨细致地进行最后的审核审定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了任务,并顺利发布。
青媒作为学校的记录者与传播者,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传递校园正能量、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学校良好风貌的重要使命。这也促使我时刻保持着敏锐的视角,用心去留意校园中的每一处动态,用文章记录下每一个珍贵且有价值的瞬间。
最后,我想对青媒的新成员们说,愿你们都能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平台上,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和前行方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里收获一份份真挚而美好的友谊,书写下一段段独一无二、熠熠生辉的青春记忆。少年当怀鸿鹄之志,当以骏马之姿驰骋于广阔平川。我坚信,在你们的不懈努力下,青媒必将迈向更高的台阶,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杨楷赫,自加入咱们青年媒体中心以来,我参加并完成了许多的工作,在这个优秀的平台上,让我收获了很多,学到了不少实用技能,咱们各个方面的工作,如文案撰写,排版编辑、摄影摄像、采访工作等,我都有实际参与,在这些经历中,有效地提升了我的文字功底,以及编辑器的功能我也基本全部掌握,还有采访工作需要与学校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交流,这也不断地磨练着我的交际能力。 同时,也充实了我的校园生活,在这里,我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认识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不断帮助我、引领我成长。
我刚加入青媒的时候对于各方面来说也是一窍不通,尤其是排版编辑方面,当时也是没有接触过编辑器,当时我个人编辑一篇文章通常是毛病百出,发到群里审核,需要两位老师给我大量的修改,(可能就是我编辑一篇文章需要半个小时,两位老师陪我修改的时间就要大于我编辑的时间)但是正是通过在这种大量的修改,我才能够找到自己在编辑时候的各种问题,加以改正,然后成长、收获。
同时,我也领悟到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是啥也不会,在面对任务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想起李丹老师之前在开会的时候经常说遇到一件事,最不能说的就是自己不会,这句话对我的感触很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去请教同学,问老师,可以去互联网上去查询,最终去完成这个任务,有了第一次,就基本上了解,通过不断的练习,修改,越来越熟悉。到现在的从容应对,这些都需要自己动手去完成。
在座的各位同学,加入青媒,我想最初的目的都是要成长自己,你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进入到这个平台里面,(这里有学长学姐,还有优秀的老师,不要害怕你们不会,我想把李丹老师的话再送给你们,不要对一件事说不会)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勇敢的迈出第二步,去融入进来,去参加工作,这样才能够真正找到你想要的,去不断收获,成长。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刘意菲,非常荣幸能在这次年末总结会上与大家分享我在青年媒体中心的点滴感受。目前为止,我参与编辑的文章共计 15 篇,其中原创 10 篇。在这些文章中,我最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宿舍停水”的那一篇,因为这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这篇不是阅读量最高的一篇,也不是技术含量最丰富的一篇,我为什么喜欢这一篇呢?因为编辑这一篇的过程,是我第一次全身心投入,从整理思路到组织语言,再到编辑成文的全过程。在此之前,我习惯于套用模板,文字一改 图片一换,十分钟就能完成一篇文章。但这一篇不同,大部分同学也知道我在学生会权益部也担任着一些工作,这篇就是从同学投诉的问题中出来的,它源于同学们的实际问题,起初我感到无从下手。幸运的是,李倓老师不断地给我提供思路和建议,我们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这篇作品。单看作品感觉不到什么,但这篇文章背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书记的肯定也给了我大的信心。虽然我编辑的文章不多,但之后大多数都是原创,这都得益于这篇文章为我打下的基础。到这里,我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之前看别人编辑文章都感觉好厉害,还发布出去了,好专业。但现在,包括我在内的大二学生,都能独立去完成原创文章,虽然我们水平还不是太高,但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足以证明青春郑安没有白来。这个公众号上,留下了我们成长的痕迹,也许毕业后的某一天,我们还会翻开这些回忆。最后,我要感谢李倓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也谢谢李丹书记的每一次夸奖和鼓励。书记有时仅发一个大拇指的表情包,就足以让我感到很有力量。还有李老师爱发的笑嘻嘻的表情包,每次看到都让我感觉到心中是暖暖的,心情是开心的。还有大家之间的氛围和谐美好,让我感到非常幸运。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是难忘的,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