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
校办:65853308(北校区)56565637(南校区)招生热线:65853325 技术支持: 65853326 (信息中心) pv总量1617638 访客总量927720
豫ICP备15003473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这句诗便在心头萦绕,像是一种古老的召唤,牵出对逝者的无尽思念,也勾起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索。“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这个古老而又特殊的节气,宛如一条坚韧的丝线,串联起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情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记忆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在时代的浪潮中,传承清明文化,守护民族记忆,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铭记清明节资环系各班都出了相应的清明节黑板报。
清明,向来是承载厚重情感与文化传统的节日。古时,人们身着素衣,携酒食祭品,于墓前虔诚祭拜,而后结伴踏青,吟诗作画。那是对逝者的敬重,对自然的亲近。时光流转至当下,尽管生活节奏加快、方式更迭,清明的核心意义却从未改变。我们依旧会在这一天,带着鲜花与思念,去缅怀逝去的亲人。同时,网络祭扫等新形式兴起,为传统习俗注入时代活力。清明,宛如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往昔岁月的深情眷恋,一头通向未来生活的蓬勃希望,让我们在传承中不断前行。
传承清明文化,守护民族记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这一棒,就要肩负起责任,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因为,清明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寄托,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在传承与守护中,我们将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让中华民族的记忆永不褪色,让中华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
---|